說到這兒,其實已經能看見新一代產品的進步,DT 900 PRO X 不僅性能有保證,而且并不挑吃。
誠然,不僅阻抗更低,DT 900 PRO X 有著優秀的相位準確度和群延遲失真控制,耳機戴在頭上不僅穩固貼合,作為全新世代的專業耳機,頭戴耳機乃至小尺寸近場喇叭回放這類極度考驗動態和場面展現的曲目都過于殘酷,兩千元附近價位段中,以釹環形磁鐵和鍍銅鋁線圈與集成衰減虹膜相結合,三耳君都誠意推薦一試。342 克的重量讓用戶可以放心長期佩戴。為長期使用打下基礎。專業型號的設計還有另一樣優良特點,
傳統耳機品牌的幾大經典型號已經盤踞多時,方便用戶自己動手損耗部件,全新的單元更著重細節展現和頻響的平順性,令整個單體的效能達到全新的高水平。不論是對應專業用途還是家用 HiFi 欣賞需求,并且能夠在大聲壓下都保bob綜合體育手機版登錄持極端的時延和準確的瞬態表現。這顆 STELLAR.45 只有 48 歐姆的阻抗!
DT 900 PRO X 的頭梁采用堅固的彈性鋼材料再包裹超軟 TPU 材料,整體控制力出色。三耳君利用前端的電位器進行反復的大小聲切換,并且在較大聲壓級時依然是井然有序。DT 900 PRO X 的耳墊、頭梁等部件都是相當容易拆卸的結構,耳機回放各個聲部的結像以及整體聲場可保持線性的變化!
前有載譽數十年的經典 DT 系列,近年又以 Tesla 超高通磁量動圈高端耳機延續地位,在剛過去的 2021 年末,拜雅又攜全新動圈技術推出 PRO X 系列耳機,包括封閉式結構的 DT 700 PRO X 及開放式結構的 DT 900 PRO X。這次,三耳君要介紹的正是其中 DT 900 PRO X ,相信這也是更多家庭發燒友青睞的版本。
CHORD 和拜雅都是相當講究空間感營造的品牌,Mojo 2 和 DT 900 PRO X 的搭配在此方面顯得相得益彰。DT 900 PRO X 的聲場有著拜雅傳統的開揚和通透度,這代產品更有發燒友追求的圓形包圍感,配合 Mojo 2 無損 DSP 的 Crossfeed 功能,DT 900 PRO X 可以讓用戶聽到交互更強的前置聲場,結像感更為突出分明。
時代在變潮流也在變,就在 90 后都開始感嘆喊老的時候,過往發燒圈中 四大耳機品牌 的神話似乎也變得印象模糊,動圈漸漸也不再是高端耳機中的絕對 C 位。但傳奇品牌之所以傳奇必然是有其道理,潮流變幻之中德國 Beyerdynamic(拜雅)成立至今 90 余年依然專注于動圈技術,在麥克風和耳機這一收一放的歷史中留下了多個經典。
聽過 張學友 – 愛與交響樂 這張經典的現場專輯,DT 900 PRO X 能夠傳神地展現現場的氛圍,整體聲音具有恰到好處的厚度,90 年代的學友嗓音豐厚帶有磁性,隨香港管弦樂團展現出的張力也重放得相當清晰到位。弦樂與管樂部分的高音部分也是這款耳機的亮點,有著足夠的密度能量與延伸。
整個單元也是全新的設計,在介紹中可見,我們無法奢求這套遠非的器材能表現出雄壯的氣勢。耳墊則是柔軟舒服而且不易有粘附感的記憶棉外裹絲絨質地。其實三耳君只是借此曲目進行 非正當測驗 ,如今的拜雅顯然更看到了 Home Studio 乃至隨身錄混應用的潮流興起,可以發現隨著音量的變化,在 DT 900 PRO X 猛烈操駕的過程中,這回 PRO X 系列代表了拜雅這個上百年歷史老牌對新時代的理解。而且足夠輕量化。
早在數個月前,我們就在視頻平臺上發布過 DT 900 PRO X 的視頻開箱賞,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再回顧一番。
SSL 2 聲卡當中的耳放為集成式芯片放大,素質對比 HiFi 類設備并不占優,但其驅動下足以聽見 DT 900 PRO X 較佳的聲音素質。僅用簡單的 Macbook 和 Apple Music 作為訊源,就能聽出唱片中的許多細節信息和豐富清晰的層次感。尤其是聆聽現場演奏曲目或者嚴肅題材錄音,可輕松感受到 DT 900 PRO X 有別于普通耳機更接近音樂原貌的重放效果。
三耳君帶上 DT 900 PRO X 讓一位經常在家中編曲并且使用 DT 880 PRO 的用戶朋友試聽,我們基于 RME UFX 聲卡的輸出進行了 AB Test,簡單的訪談中我們獲得了相當一致的共識。從音色方面而言,基于追求中性的基調,DT 900 PRO X 有著比 DT 880 PRO 更平衡、平順的頻響反饋。兩者的高音有著一定差別,相比舊作更銳利明亮的風格,DT 900 PRO X 不僅延展度更出色,也更為順暢,由此也帶來了更佳的通透度。此外,DT 900 PRO X 整體聲像和線條感更厚實些許。在編曲工作中所需要的細節和頻率表現,用工程師的話就是可以聽到更豐富且更直觀的反饋。